匠心传承者:欧博技术学校的教师群像
清晨七点半,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数控机床实训车间的玻璃窗,李明老师已经开始了他的课前准备工作。他仔细检查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刀具位置,擦拭操作面板——这些动作他已经重复了十五年。在欧博技术学校,像李老师这样的职业教育者共有两百余位,他们构成了这所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最坚实的基石。
一、工匠精神的现代诠释者
走进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你会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女教师正钻在汽车底盘下指导学生。她是张芸,欧博技术学校少有的女性专业教师之一。十年前,她从企业技术骨干转型为职教老师,将4S店最新的维修技术带进课堂。”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技术人才同样能成就精彩人生”,这是她常对学生说的话。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她的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项目一等奖。
电工电子教研组的王建国老师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他的教案每年都会更新。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普及,他自费考取了物联网工程师认证,将PLC控制、智能家居安装等前沿内容融入教学。”技术日新月异,老师不能停留在过去”,王老师说。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使欧博的电子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产教融合的实践先锋
在欧博,有三分之一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教师,也是合作企业的技术顾问。数控技术专业的周伟老师每周两天在本地精密制造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把工厂搬进教室,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欧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达到93%。
烹饪专业的林师傅堪称学校的”明星教师”。这位曾任职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将餐饮行业的标准化管理引入教学。他的课堂就是一个小型餐饮企业,学生轮流担任厨师长、采购员、品控员等角色。”我要培养的不是只会炒菜的厨子,而是懂管理的餐饮人才”,林师傅的理念改变了很多人对烹饪教育的认知。
三、育人路上的心灵导师
在技术教育的硬核外表下,欧博教师们更重视育人工作的”软实力”。班主任陈颖有一个厚厚的记事本,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职业规划。”很多孩子缺乏自信,我们要先教会他们做人,再教会他们做事”,陈老师说。她创建的”学长制”让毕业校友与在校生结对互助,形成了独特的欧博传承文化。
心理咨询室的刘芳老师开发了”职业心理适应”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度过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期。”技术可以速成,但职业素养需要沉淀”,刘老师通过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这种”技术+素养”的培养模式,成为欧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
四、薪火相传的教育共同体
每年教师节,欧博校园都会出现感人的一幕——白发苍苍的退休教师回到曾经执教的实训室,与年轻教师交流教学心得。72岁的赵志刚是学校第一代数控专业教师,如今他的学生已成为专业带头人。”看到技术在一代代教师手中传承创新,这是职业教育最动人的地方”,赵老的话道出了欧博教师团队的共同信念。
在教师发展中心,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正在实施。每位新教师都要完成”六个一”考核:精熟一门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带好一个班级、指导一个社团、参与一项研发、帮扶一个学生。”我们不仅要培养技能大师,更要培养教育家”,人力资源总监这样解读学校的师资建设理念。
夜幕降临,焊接实训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梁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备战明天的技能比赛,飞溅的焊花映照着师生专注的面庞。在欧博技术学校,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这些教师或许不会出现在闪光灯下,但他们用专业与爱心,为无数年轻人点亮了技能成才的人生梦想。他们是中国制造背后默默无闻的筑梦人,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者。